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、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提出活的教育意味著教材是活的,方法是活的,課本也是活的。那么,要實現“活教育”也要讓校園環境“活”起來。下面,聚橋帶您了解如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“活教育”—功能室場建設。
活教育,提出“做人,做中國人,做現代中國人”的目標,不僅體現了人的發展需求,還將家國情懷、民族認同、社會責任感以及培養未來世界公民等都融合其中。圍繞這一目標,陳鶴琴先生提出了五個基本條件:要有健全的身體;要有建設的能力;要有創造的能力;要能夠合作;要服務。
“活教育”明確提出必須具備的條件: “要有健全的身體”。健全的身體,指的是身體力行與寓教于樂,使學生動覺、感官體驗和身體都得到鍛煉。
通過打造校園創客空間,以“做”為中心的創客手工坊,是組織課堂教學,使各個學科互相滲透,方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“運動”場所。寓教于樂,富有動力的創客空間,不僅能為學生帶來愉快的體驗,還可以磨礪意志,鍛煉其交往、合作能力、激發興趣,更能全方位地“健全”學生的身與心。
“活教育”明確提出必須具備的條件:“要有建設的能力”。戶外種植園,是為學生打造一個把自然世界、自然環境當作課程與教材的校園空間。其可以是園藝課的教學場所,學生通過了解植物的種植過程和生長規律,掌握基本的栽培、養護等技能,同時也能加深對自然季節更替和生命周期的理解,更能深入培養學生建立“綠色發展觀”等理念,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,在生活中勞作,在生活中學會合作、服務和創造。
聚橋文化從策劃——設計——落地實施,秉承“一校一特色,一校一品牌”、“一校多創意”、“規劃一步到位,項目分步實施,工作逐步完善,品位明顯提升”的學校文化建設理念,能為您提供集美學意義和教育意義于一體的校園文化建設。
聚橋文化,只為提升您的文化品牌價值而努力!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