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,通過勞動教育活動,將教學課堂從室內“搬到”室外,開創新的教育形式,讓廣大學生們通過勞動,提高動手能力,提升勞動技能,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勞動文化。
勞動教育基地是專門為學校勞動教育課程而打造的功能空間,通常,學校會采取點對點的模式,選擇合適的勞動教育基地進行長期的合作。
那么,要打造一個面向校園主體的勞動教育基地,設計方案應該如何進行總體規劃呢?聚橋認為,可以從三個空間維度來著手:
第一部分:勞動實踐空間。
勞動學習包含兩個方面,一個是學,一個是做。只有通過親身參與勞動實踐,才能感知勞動的內容,體會勞動的精神。因此,勞動教育基地要重點打造一處勞動實踐空間,提供多種類型的勞動內容,如種植、采摘、農耕、養殖等等,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參與勞動活動,在勞動過程中增進對農業知識的了解,培養愛勞動、勤動手的好習慣。
第二部分:勞動文化展示空間。
勞動文化展示空間是通過多媒體形式展示勞動過程中的文化結晶,比如勞動用具的發明、勞動技術的改進、種植方式的改良等等。通過這一部分的文化展示,讓學生們了解到勞動并不只是一種單一的體力勞動,而是可以從中總結經驗,形成科學的理論知識,用于指導實踐。學校勞動教育最終目的是育人,通過勞動文化的學習,使學生懂得勞動不僅僅是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培養,更是對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。
第三部分:休閑活動空間
休閑活動空間是指以休閑或者娛樂為目的的勞動活動,通常,在這一部分是以互動或者趣味性勞動為主,比如在基地內打造親子勞動項目、趣味勞動比賽、勞動知識比拼等等,既能提高勞動基地的趣味性與多樣性,還可以拓寬基地的功能,增添基地的人文與溫度。讓學生們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與幸福感,真正領會勞動的精神與意義。
聚橋文化,只提升您的文化品牌價值而努力!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